上海蝴蝶酥解密:起源背景、傳統與現代製作方法、保存期限及合理價格範圍

我是YoYo,一個喜歡環遊世界、在各個城市旅居拍照的博主。每次回來台北,行李箱塞滿的不是衣服,是各種在地零食。說到上海,除了外灘風光,最能勾起我饞蟲的,絕對是那酥脆香甜、層層分明的上海蝴蝶酥!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這款經典點心,從它的由來、怎麼挑選到哪裡買最划算

 

翩翩飛舞的酥香:初遇上海蝴蝶酥的那份驚艷

還記得第一次在上海老城區閒逛,空氣中突然飄來一股濃郁的奶香混合著焦糖的甜味,那香氣霸道得很,直接就把我拽進了一間不起眼的老式糕餅鋪。玻璃櫃裡,金黃焦糖色的蝴蝶酥整整齊齊地疊放著,那形狀真像一隻隻展開翅膀的小蝴蝶,邊緣烤得深褐焦脆,層層疊疊的酥皮清晰可見。師傅從烤盤剛夾出來的瞬間,喀滋一聲脆響,聽得人口水直流。什麼熱量控制、網美形象,全拋到腦後啦!立刻掏錢買了一袋熱騰騰的。一口咬下去,先是焦糖微微的苦甜香氣撲上來,緊接著是濃郁的奶油味在嘴裡化開,那酥脆度真是絕了,「喀啦喀啦」的聲音在耳邊炸開,酥皮屑毫不客氣地掉滿了衣服前襟。這種罪惡又滿足的快樂,絕對是上海街頭最接地氣的美食體驗之一!

當時就在想,這麼迷人的小東西,到底是誰發明的?它的故事一定很有意思吧?

上海蝴蝶酥起源
從何處飛來?揭開上海蝴蝶酥的神秘面紗

為了搞懂這美味的來歷,我還真花了點時間去查資料(順便多吃幾家店驗證味道?)。關於上海蝴蝶酥起源,最普遍的說法是它其實是個「混血兒」。它的雛形應該來自歐洲,特別是法國的「Palmier」(棕櫚葉酥餅),早期隨著西方僑民傳入上海。

上海蝴蝶酥起源關鍵在於本地師傅的改造——他們把原本偏甜的法式配方調整了,減少了糖量(雖然還是很甜!),更強調上海製作方法中奶油的濃郁香氣和酥皮的層次感,特別是那種焦糖風味的邊緣,成了最誘人的標誌。想想看,在物資不算豐富的年代,這種用相對簡單材料(麵粉、糖、奶油、水)就能創造出奢華口感的小點心,能不風靡嗎?

真正讓它成為上海經典伴手禮,老字號功不可沒。據說上海蝴蝶酥起源能追溯到上世紀初,一些由俄國或法國點心師傅開設的西點房開始製作,後來被本地點心師傅吸收改良,最終落地生根。國際飯店的西餅屋、哈爾濱食品廠這些老招牌,就是這段美味歷史的見證者。可以說,上海蝴蝶酥起源是海派文化「中西合璧」的最佳甜點代表。講到這邊,你是否好奇這些層層酥脆是怎麼做出來的呢?

上海製作方法 
千層酥脆的魔法:走進上海蝴蝶酥的廚房

有一次我厚著臉皮,拜託認識的一位上海老點心師傅讓我稍微「觀摩」一下(當然是付出了買好幾袋蝴蝶酥的代價)。這才明白,好吃的蝴蝶酥,功夫全藏在看不見的地方。

核心的上海製作方法其實很傳統——就是費工的「摺疊麵糰」,也就是我們常聽到的「開酥」。

  1. 打麵糰(基礎麵糰): 簡單的麵粉、水、一點點鹽和糖,揉成光滑有彈性的麵糰。師傅說,這麵糰要揉透,但又不能揉過頭起筋,否則影響酥鬆度。
  2. 關鍵步驟:裹油開酥: 這才是精髓!把一大片冷凍的優質動物奶油(很多老店堅持用進口紐西蘭或法國奶油,香氣差很多!)包進麵糰裡。接著就是反覆的「擀開 → 摺疊 → 冷藏鬆弛」無限循環。常見的是三折四次,總共形成足足 81層!每一次摺疊都要精準,冷藏鬆弛是為了讓麵筋放鬆、奶油保持低溫,避免融化滲入麵糰。師傅邊做邊強調,這步驟急不得,溫度控制不好,層次就毀了,這也是正宗上海製作方法最考驗經驗的地方。
  3. 整形切割: 把完成摺疊冷藏好的大片酥皮擀開,表面撒上厚厚的粗顆粒白糖(這是形成焦糖脆邊的關鍵!)。然後像捲瑞士卷一樣,從左右兩邊同時往中間緊緊地捲起來,形成一個雙筒狀。冷藏定型後,切成約半公分厚的片,切面就是我們看到的蝴蝶形狀了。糖粒在烘烤時融化焦化,造就了那迷人的焦糖邊緣和甜脆口感。
  4. 烘烤: 送入預熱好的烤箱。溫度和時間是另一個技術活,各家有各家的秘訣。通常先用較高溫讓層次「爆」開定型、烤出焦糖色,再調低溫度把裡面徹底烤透烤酥。火候稍大就容易焦苦,火候不夠又會軟趴趴不脆。

上海蝴蝶酥保存期限
這種上海製作方法費時費力,非常依賴師傅的手感和經驗。現在有些工廠量產的蝴蝶酥會用「裹油機」和「起酥油」(人造奶油)來加速降低成本,那種機器壓出來的層次雖然整齊,但口感和香氣真的差一大截,吃進嘴裡少了點溫度,香氣也淡薄很多。所以,想吃道地風味,還是得認老師傅手作的老牌子。這種手作的蝴蝶酥,放久了口感會變差嗎?這就得聊聊保存這件事了。👀

手工開酥 vs. 工廠量產 關鍵差異對照表
手工開酥蝴蝶酥 工廠量產蝴蝶酥
層次 明顯、不規則、口感更酥鬆空氣感足
香氣 天然奶油香濃郁,焦糖香醇厚
口感 極度酥脆,入口易化
甜度 通常較適中(因品牌而異)
價格 較高(反映人工與原料成本)
代表品牌 國際飯店·帆聲西餅屋、哈爾濱食品廠、老大昌等老字號

酥脆地圖:上海蝴蝶酥名店巡禮與我的私房點評

在上海尋覓蝴蝶酥,絕對是一場甜蜜的探險。經過無數次實地踩點(和體重上升的代價),我整理了幾家口碑與實力兼具的店家,連在地的上海朋友都點頭認可:

  1. 國際飯店·帆聲西餅屋(黃河路店)

    • 地址: 黃浦區黃河路28號 (國際飯店側門)
    • 招牌款: 原味大蝴蝶酥 (甜) / 芝士大蝴蝶酥 (鹹香)
    • 點評: 永遠都在排長龍!招牌原味大蝴蝶酥(真的巨大一片)是公認的頂流。他們家的酥皮層次做得非常漂亮,焦糖邊緣烤得深褐均勻,咬下去是誇張的喀嚓聲,酥脆到不行。奶油香濃郁,甜度我覺得算中等偏高,但搭配茶或黑咖啡超完美。鹹口的芝士蝴蝶酥很有特色,鹹香濃郁,吃多了甜的解膩首選。
    • 缺點?隊伍真的太長了,建議一大清早或非用餐時間去碰碰運氣。而且上海蝴蝶酥價格在這裡算是頂級戰區(原味大蝴蝶酥約RMB 32/袋,別懷疑),但衝著那名氣和品質,排一次隊體驗是值得的。對了,他們現烤出爐時間通常在下午1點半到2點左右,這時候香味簡直要人命。至於上海蝴蝶酥保存期限
    • 店員會很務實地告訴你:現烤的,沒防腐劑,最好3-5天內吃完,放久了口感絕對差很多。
上海蝴蝶酥價格
  1. 哈爾濱食品廠(淮海中路店)

    • 地址: 黃浦區淮海中路601-603號(多家分店,淮海路這家最老牌)
    • 招牌款: 杏仁排(必買!)、奶油蝴蝶酥西番尼
    • 點評: 老上海心中的白月光!充滿懷舊氛圍的老式玻璃櫃檯。他們家的蝴蝶酥個頭適中,屬於偏厚實一點的路線,口感非常酥鬆,咬下去像在咬空氣雲朵,層次分明但不像國際飯店那麼「暴力脆」。奶香味非常非常足,甜度適中,是老派而溫柔的滋味,配上一杯牛奶絕配。我覺得它更耐吃,不容易膩。價格相對親民(蝴蝶酥約RMB 45-55/斤),CP值高。杏仁排更是招牌中的招牌,香脆無比,大推!上海蝴蝶酥保存期限方面,包裝袋上通常印著7-10天,但相信我,酥脆度最佳賞味期還是前3天。
  2. 老大昌(淮海中路店)

    • 地址: 黃浦區淮海中路558號(多家分店)
    • 招牌款: 冰糕(特色!)、鮮奶小方蝴蝶酥
    • 點評: 另一家經典滬式西點屋。老大昌的蝴蝶酥屬於精緻小巧路線,體積小,一口一個剛好。特色在於它烘烤得比較「透」,整體色澤較深,焦糖風味非常突出,甚至帶點微微的焦苦感(有些人超愛這種風味),酥脆度極高,吃起來很過癮。比起前兩家,我覺得它的奶油香氣相對內斂,但焦糖香更奔放。適合喜歡濃郁焦糖味的朋友。價格也頗實在(約RMB 48/斤)。他們的冰糕是特色,有機會可以試試。上海蝴蝶酥保存期限和哈爾濱類似,約7天左右,但酥脆感也是盡早吃完為佳。
  3. 白玉蘭麵包食品有限公司(徐匯店)

    • 地址: 徐匯區天鑰橋路100號等(多家分店)
    • 招牌款: 超大花捲筍丁鮮肉燒賣白脫小球蝴蝶酥
    • 點評: 這家比較特別,主要是做中式點心、麵食和糕點出名(他們家的花捲和燒賣也是巨無霸級別!)。蝴蝶酥是「順便」做但水準意外的很不錯!屬於厚重大片型,口感厚實酥鬆,不會過甜,奶香樸實。最大優勢是上海蝴蝶酥價格超級親民(約RMB 25左右/袋),份量十足,當日常零嘴或帶回台分送同事朋友很划算。品質穩定,分店多方便購買。如果你逛完徐家匯教堂或美羅城想買點實惠的伴手,白玉蘭是好選擇。上海蝴蝶酥保存期限標示通常也約7天。

上海蝴蝶酥起源

其實除了這幾家扛霸子,像靜安麵包房紅寶石這些老牌西點店也有出品蝴蝶酥,水質都不差,各有擁護者。不過對於觀光客來說,上面四家是比較容易鎖定且品質有保障的目標。我個人偏好順位:國際飯店(脆香王者) > 哈爾濱(經典耐吃) > 老大昌(焦糖濃厚) > 白玉蘭(CP值爆表)。當然口味很主觀,建議大家有時間多試幾家!


️ 買了別急著吃完!蝴蝶酥保存與美味延長術

買到心儀的蝴蝶酥,最怕就是受潮變軟,那酥脆感一消失,樂趣就少了一大半!根據我多次帶蝴蝶酥回台北(還有不小心放太久的慘痛教訓)的經驗,這裡有幾個實用小技巧:

  • 看清包裝標示: 首先,請務必留意包裝袋上印的生產日期和「上海蝴蝶酥保存期限」。老字號手工製作的通常不含防腐劑,上海蝴蝶酥保存期限普遍不長。

    • 剛出爐散裝的:最佳賞味期只有1-3天!務必盡快享用,那種極致的酥脆感稍縱即逝。買了建議當天或隔天就吃掉大部。
    • 密封包裝的門市款:各家標示不同,但普遍在 7天到10天左右。這是「可以吃」的時間,但酥脆度會隨時間遞減。
  • 防潮是關鍵!

    • 密封!密封!密封! 拿到手,無論散裝還是包裝,第一時間用厚的夾鏈袋(厚的才有用!超市賣的那種薄薄的效果差很多)或密封性極佳的保鮮盒裝起來,擠出空氣後封緊。我試過,用樂扣那種密封盒效果最好,但佔空間。
    • 別放冰箱冷藏! 冰箱濕氣很重,冷藏是蝴蝶酥變軟變韌的加速器!千萬不要!除非你家冰箱有超級乾燥的蔬果室(但通常也沒有)。
    • 乾燥陰涼處存放: 放在家中溫度穩定、乾燥、避免陽光直射的櫃子裡就好。可以考慮在密封容器裡放一小包「食品乾燥劑」(通常原包裝裡會有),加強吸濕效果。
    • 分批分裝: 如果買了大袋裝,預計短期內吃不完,可以用小夾鏈袋分裝成幾份(按一次能吃完的量),每次只開一小袋,減少整體接觸空氣的時間。
  • 回春小技巧(萬一有點軟了):

    • 烤箱/氣炸鍋回烤: 這是最有效的方法!預熱烤箱或氣炸鍋到約 150°C,把蝴蝶酥平鋪在烤盤或炸籃上(別疊放),烤 3-5分鐘 左右,觀察到邊緣重新變乾燥、顏色稍微變深即可。出爐後放涼,酥脆感能恢復七八成!注意!火力太猛或時間太久很容易烤焦!
    • 平底鍋乾烘(無油): 小火預熱平底鍋,放入蝴蝶酥,蓋上鍋蓋(讓熱氣循環),用最小火烘烤,每隔十幾秒翻面一次,直到感覺變脆。這個方法要非常小心,容易受熱不均或焦掉,技術難度較高,救急時可用。

老實說,上海蝴蝶酥保存期限再怎麼標示,那種剛出爐、現買現吃的「爆炸脆」口感,是無論如何都無法完全複製的。所以,我的終極建議永遠是:少買多次,趁新鮮吃! 特別是國際飯店那種排隊名店,就別想著囤貨了,現買現吃是對它最大的尊重(也最不會失望)。

上海蝴蝶酥保存指南速查表
保存狀態 處理方式 預估效果 優缺點
剛出爐/散裝 ( 厚夾鏈袋密封,陰涼乾燥處存放 最佳酥脆度 簡單快速✩✩✩✩✩,效果極佳但時效短
密封包裝 ( 原包裝未拆封存放於陰涼處 口感尚可維持 方便✩✩✩✩,隨時間酥脆度遞減
已開封/保存數日後稍軟 150°C 烤箱/氣炸鍋回烤 3-5分鐘 可恢復70-80%酥脆 效果顯著✩✩✩,需小心控制火候
受潮嚴重或存放過久 無法挽救,建議泡牛奶/豆漿食用 變身濕潤點心 不浪費食物✩✩,但非原始風味

 值不值那個價?深入解析上海蝴蝶酥的價格密碼

蝴蝶酥看似簡單,但價格範圍可以拉得非常開!同樣都是叫做蝴蝶酥,從一斤二十幾塊到一片三十幾塊人民幣的都有。這上海蝴蝶酥價格差異到底從哪來?值不值得買貴的?我來拆解給你看:

  1. 原料成本是根本:

    • 奶油: 這是最大關鍵!老字號堅持用高品質的進口動物奶油(如紐西蘭安佳、法國總統、愛樂薇鐵塔牌等),這些奶油成本本身就比普通奶油或起酥油(人造奶油)貴上一大截。動物奶油的香氣是天然、醇厚、有層次的,無法被取代。便宜貨多用起酥油或混合油,吃起來香氣單薄甚至帶點油耗味,口感也較膩。光原料這一項,價格就差很多。
    • 麵粉: 好的高筋或中高筋麵粉也影響口感層次。
    • 糖: 粗顆粒的白砂糖才能烤出完美的焦糖邊。有些店甚至會用更特別的砂糖。
  2. 製作方式決定身價:

    • 手工開酥 vs. 機器量產: 前面講過的「上海製作方法」是核心。手工開酥費時耗力(老師傅的工資高),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經驗(反覆擀壓、折疊、冷藏鬆弛),產量有限。機器量產速度快、成本低,但層次口感就是輸一大截。手工費反映在價格上。
    • 現烤 vs. 預包裝: 排隊名店(如國際飯店)的現烤出爐品,因為新鮮度無敵,附加了時間價值和稀缺性(你得花時間排隊),價格自然高。預先包裝好的工廠貨價格就親民許多。
  3. 品牌溢價與地段:

    • 老字號金字招牌: 國際飯店、哈爾濱這些歷史悠久的招牌,本身就代表著品質保證和上海記憶,他們的品牌價值會反映在定價上。你買的不只是蝴蝶酥,還有一點情懷和「我買到了」的滿足感(排那麼久隊總要貴點?)。
    • 地段租金: 開在淮海路、南京西路這種黃金地段的店面,租金成本驚人,產品售價自然也會拉高。

上海製作方法
上海蝴蝶酥價格行情參考

  • 頂流排隊名店 (手工現烤/限量):國際飯店原味大蝴蝶酥 (約5片裝),價格約在 RMB 32 – 38元/袋。這絕對是上海蝴蝶酥價格的天花板區域,但人家就是有本事讓大家心甘情願排隊付錢。
  • 老字號經典門市 (手工/半手工):哈爾濱食品廠、老大昌,按斤秤重賣。一斤(500克)價格約在 RMB 45 – 65元 區間。換算成中等大小的蝴蝶酥,大約十幾片到二十片左右。這個區間我覺得是品質和價格比較平衡的選擇。
  • 高CP值實惠之選 (較大量產):白玉蘭食品 的蝴蝶酥,一大袋(份量扎實)價格約 RMB 25 – 35元。非常適合想試味道、買多點帶回台分送或當零嘴不心疼的選擇。是預算有限時的好朋友。
  • 超市/量販店通路品牌: 價格最便宜,一斤可能在 RMB 20 – 40元都有。但風味、口感和用料通常與前面幾類差距明顯,香氣淡、酥脆度不足、容易油膩,比較像「有蝴蝶酥形狀的餅乾」。

 

對觀光客而言,我是覺得不必追求最便宜,但也不需要盲目追最貴(除非你就是想打卡體驗排隊名店的頂級款)。我的策略是:

  • 國際飯店:可以買一小袋嚐鮮(體驗那傳說中的酥脆),但別指望當主要伴手禮(貴啊!)。
  • 哈爾濱食品廠、老大昌:綜合考量風味、品質、價格和品牌代表性,是最穩健的選擇。買個一斤兩斤回去慢慢吃或送人都不會錯。
  • 白玉蘭:想帶大量、預算有限,或同時也想買他們家有名的花捲燒賣時,很推薦! 記得,上海蝴蝶酥價格是品質的一個重要指標,但不絕對。多試幾家,找到最合你口味和錢包的平衡點最重要!畢竟,上海值得買回家的點心可不只蝴蝶酥呢!

️ 在地問答:上海零食與伴手禮終極指南

Q: 上海有哪些推薦的零食?

除了主角蝴蝶酥,上海好吃的零食真的多到讓人選擇困難!我每次去都恨不得多帶一個胃(和行李箱)。按個人喜好強烈推薦這些:

  • 老香齋:雞仔餅、苔條餅 – 經典中的經典!雞仔餅鹹香撲鼻,裡面有南乳(紅腐乳)、肥肉粒(別怕,烤過後不膩)、芝麻、瓜子仁等,口感豐富奇特,愛的人會上癮(我就是!)。苔條餅則充滿海苔的鮮香,鹹甜酥脆。老香齋是老字號,品質穩定。帶回台灣當特色鹹點心非常受歡迎。
  • 邵萬生:糟香系列 – 中華老字號,以「糟醉」食品聞名。推薦買他們的 糟香帶魚糟香泥螺(敢嘗試的話)。真空包裝,帶有獨特的酒糟香氣,鹹鮮開胃,是超級下酒菜或配粥小菜。很有上海風味。
  • 沈大成/王家沙:青團 – 季節限定(清明前後最好),但現在很多店四季都有。外皮是艾草汁混糯米做的,軟糯Q彈有清香。經典豆沙餡最安全,鹹蛋黃肉鬆餡是近年爆紅款,鹹甜交織超好吃。帶回來要盡快吃,皮容易變硬。
  • 紅寶石/凱司令:鮮奶小方/栗子蛋糕 – 上海老牌西點店的招牌。鮮奶小方就是奶油小方蛋糕,簡單的海綿蛋糕夾著輕盈不膩的鮮牛奶油(非植脂),口感濕潤。栗子蛋糕則是真實栗子泥做的,香濃紮實。都是清爽不甜膩的懷舊好味道。缺點是保存不易(需冷藏),適合短途或立刻吃掉。
  • 城隍廟五香豆/梨膏糖 – 超級傳統的零嘴。五香豆就是蠶豆用香料煮透烘乾,硬香耐嚼。梨膏糖則是用梨汁、中藥材熬製的潤喉糖,有各種口味(原味、百果、玫瑰等),帶點藥香。買小包裝嘗鮮很有意思,適合喜歡古早味的人。
  • 高橋松餅 – 浦東高橋鎮特產,現做的好吃!酥皮層次豐富,裡面是綿密的豆沙餡。比一般月餅皮更酥鬆。認準高橋鎮產地的老店。

Q: 上海有哪些特產可以帶回家?

選伴手禮要考慮保存性、特色和接受度。以下是我認為最穩、最能代表上海、方便攜帶的選擇:

  1. 上海蝴蝶酥:毫無疑問的C位!選擇前面推薦的老字號品牌(哈爾濱、老大昌、國際飯店等),買密封包裝好的。注意上海蝴蝶酥保存期限,通常7-10天,帶回台要抓緊時間分送或享用。酥脆、香甜、造型可愛,幾乎沒有人不愛。
  2. 老香齋雞仔餅/苔條餅:鹹香酥脆,風味獨特,完美展現上海本幫點心的特色。密封包裝保存期相對長(幾個月沒問題),不怕擠壓,非常適合當伴手禮。接受度可能比蝴蝶酥兩極一點點,但喜歡的人會超愛。
  3. 邵萬生糟醉食品:最具上海風情的鹹味特產!真空包裝的 糟香帶魚醉泥螺(如果親友敢吃)絕對讓人印象深刻。味道濃郁,是下飯下酒的絕配。保存期也長(看包裝標示)。
  4. 梨膏糖:尤其是城隍廟老字號(如老城隍廟食品商店、梨膏糖專門店)的。傳統配方,潤喉養生,包裝古樸有特色。買綜合口味小包裝,讓大家嘗嘗看。保存期很長。
  5. 功德林素食點心:如果親友吃素,上海老字號功德林的素點心是絕佳選擇。他們的 素火腿素鴨蘇式月餅(綠豆蓉、玫瑰等)都做得非常好,味道逼真,真空包裝方便攜帶。
  6. 大白兔奶糖:雖然不是上海獨有,但上海是原產地!經典的紅白藍包裝是滿滿的童年回憶。買些新版口味(如紅豆、咖啡、巧克力夾心)也很有趣。價格便宜,體積小,塞行李箱縫隙都行。

帶禮物小貼士:

  • 食品為主: 上海特產還是以吃的為大宗,實用又有特色。
  • 看清保質期: 出發前購買,注意保存期限(特別是現做糕點和冷藏西點)。
  • 密封防壓: 蝴蝶酥、酥餅類易碎,用衣服或氣泡紙小心包裹。醬料、糟醉食品確認封口完好。
  • 海關規定: 肉製品、生鮮水果、種子類通常不能帶入境(台灣海關規定嚴格),購買時避開這些。上述推薦的糕點、糖果、真空包裝熟食海鮮(糟魚)一般沒問題,但可再確認最新規定。

每次回來,行李箱打開就是一場甜蜜的點心博覽會。

  • 起源有故事: 上海蝴蝶酥起源於西點本土化的歷程,是老上海智慧與口味的結晶。
  • 手工是靈魂: 好吃的秘訣在於傳統費工的 上海製作方法——手工裹油開酥,層層疊疊81層的堅持。
  • 名店有特色: 國際飯店的極致酥脆、哈爾濱的經典奶香、老大昌的濃郁焦糖、白玉蘭的高CP值,各有擁護者。
  • 新鮮是王道: 牢記 上海蝴蝶酥保存期限不長,防潮是關鍵,現烤現買現吃最無敵。
  • 價格看門道: 上海蝴蝶酥價格差異巨大,關鍵在原料(奶油等級)、工藝(手工/機器)、品牌與地段。不必迷信最貴,找到合口味的平衡點就好。

對我來說,蝴蝶酥不只是零食,更是裝載著上海城市記憶的一片片金黃酥脆。它記錄了海派文化對外來事物的包容與改造,也凝結了本地師傅的用心和手藝。下次你去上海,別忘了循著奶油的香氣,找一間心儀的老店,帶一份屬於自己的「蝴蝶」回家。不論是自己躲在房間裡偷偷享受那罪惡的「喀嚓」聲,還是和朋友分享這份來自黃浦江畔的甜蜜,都會是旅程中最美好的點心回憶之一。

🌌關於yoyo🌌

 嗨,我是YOYO。很多人問我為什麼總是一個人在路上,其實我就是停不下來。記得第一次出國是去泰國,本來計劃玩兩週,結果一待就是三個月。

說實話,我特別討厭那些把旅行說得天花亂墜的博主。旅行哪有那麼完美?在印度上吐下瀉,在冰島被凍成狗,這些才是真實的旅行體驗。但奇怪的是,現在想起來,反而是這些糗事最讓我懷念。

記得第一次出國是去泰國清邁,本來打算玩兩週,結果一待就是三個月。天天泡在當地市場裡,跟賣水果的大媽學泰語,最後連砍價都能用方言了。那時候才發現,旅遊書上推薦的景點,根本比不上菜市場裡的一場閒聊。

💫最近在整理這些年的一些經驗:

怎麼找到當地人真正會去的小館子
和房東砍價的100種方式
迷路了怎麼辦(我經常迷路)
一個揹包到底能塞多少東西

有時候也會想,這麼跑來跑去到底圖啥?可能就是喜歡那種推開門不知道會發生什麼的感覺吧。去年在秘魯一個小鎮住了一個月,天天去同一家咖啡館。走的時候老闆送我一包咖啡豆,說這是給家人的待遇。這種時刻,比看多少風景都值。

對了,我特別討厭”說走就走的旅行”這種說法。誰說的?簽證不要錢嗎?機票不要錢嗎?我每次都要存好久錢好嗎!

這就是我,一個愛旅行但更愛吐槽的普通人。

 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